記者/游宏琦 台北專題報導
2025年4月20日至5月3日,台灣將迎來一場莊嚴殊勝的佛教文化盛事。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薩迦派第43任掌教法王「智慧金剛仁波切」(Gyana Vajra Rinpoche)應邀蒞臨台北,展開為期兩週的弘法行程,將主持多場密法灌頂、祈福法會、佛法開示,並與青年學子進行面對面心靈交流。此次來訪不僅藏傳佛教界一大盛事也展現藏傳佛教「出世與入世相契融合」的精神於當代生活中的實踐。

殊勝法筵 開啟身心修行之門
本次弘法主軸為多場密法灌頂與佛法祈福儀軌。智慧金剛仁波切將親自主法普巴金剛(Vajrakilaya)上下部灌頂、《成就百法》結集灌頂等密乘儀式,授予信眾修持本尊法門的殊勝傳承。灌頂為密宗授權的重要環節,參與者需事先報名並全程出席,以示對法門的尊重與虔敬。
除灌頂外,法王也將主持寶生佛與十八財神總集招財祈福法會、「大日如來」超度法會、伏魔金剛手息災除障火供、六臂瑪哈嘎拉大火供等儀軌,為台灣祈福、為廣大信眾安頓身心、利益一切有情。
43任薩迦法王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開示佛理,幫助信眾將佛法智慧融入日常生活,提昇慈悲心與處世必要的覺察力。
弘法期間,法王特別安排前往華梵大學,與青年進行心靈座談,探討在數位時代如何透過佛法調心自持、面對誘惑與壓力,幫助年輕人建立內在羅盤,走向穩定清明的生命道路。
薩迦第43任法王簡介
傳承千年兼容並蓄 開創新世代
第43任薩迦法王智慧金剛仁波切,1979年出生於北印度德拉敦,誕生之日恰逢藏曆五月初十,為蓮花生大士聖誕。身為薩迦傳承「昆氏家族」成員,自幼即由其父、第41任法王親自教導,修誦經典,習學儀軌。後進入薩迦主寺與薩迦學院研修佛學,精研因明、般若、密續等顯密經論,完整承接薩迦派「道果」傳承——即身成佛的核心教法。
他通曉藏語、英語、印地語,擅以現代語言闡釋佛理,架起佛法與當代心靈之橋樑。2022年,於印度普魯瓦拉正式陞座為薩迦崔津(法座持有者),正式成為第43任薩迦法王,負責領導全球薩迦派信眾,弘揚法教、利樂有情。
仁波切長年隨侍父兄弘法於歐亞各地,亦曾獨自巡迴各國傳法,展現出法王應具的溫和氣度與智慧風範,深受各地信眾敬仰。
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薩迦派簡介
薩迦派為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源於11世紀西藏後藏地區,由昆氏家族貢嘎寧波於薩迦建立薩迦寺開啟傳承。「薩迦」在藏語中意為「灰白色的土地」,象徵吉祥清淨。
薩迦派歷經「薩迦五祖」的卓越弘揚,包括薩欽貢噶寧波、索南澤摩、杰尊札巴堅贊、薩迦班智達及八思巴。尤其在13世紀,薩迦班智達奉蒙古皇族之邀赴藏,與帝室締結法緣,第五祖八思巴更獲元世祖忽必烈封為「帝師」,掌管西藏政教,奠定薩迦派政教合一的歷史地位。
至今,薩迦派仍以顯密兼修、嚴謹著稱並與中原文化有深度交流,展現藏傳佛教與漢文化的融合精神。
佛行事業以教育延續佛法
除傳統弘法外,智慧金剛仁波切更致力推動佛法現代化。2016年,他創辦「薩迦學院」(Sakya Academy),位於印度德拉敦,是全球首間結合佛學修持與現代正規教育的僧院,採十二年一貫制,收納五歲以上僧童。學院除佛學經典與密法訓練外,亦開設英語、藏語、數理、藝術、體育等課程,強調身心靈均衡發展。每日課程包含禪修、正念練習、慈悲心養成,並注重生態永續與社會責任。
法王與其夫人索南帕吉親力參與學院運作,與學生共食共住,營造如家庭般溫暖氛圍。多年來,法王與堪布團隊研發出適合都市家庭的「兒童心靈佛法課程」,未來計畫推展至國際,成立心靈夏令營,接引更多青年與家庭親近佛法。
43任法王強調:「教育即是佛法的延伸。」他希望透過教育,將佛法從廟堂帶入社會,形塑具悲心與智慧的新世代公民。

以佛法安頓身心對治AI世代的焦慮與不安
未來,仁波切亦將持續推動國際佛教交流、並向下扎根於年輕學子及兒童的啟蒙,讓佛法能夠真正融入生活。解決當今世代對於多變未來的不安。
台北,許多佛教界人士正準備迎接這位尊貴法王的蒞臨,在兩週法喜之中共同開啟一場慈悲智慧交融的修行旅程。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藏傳佛教薩迦派第43任掌教法王2025年四月蒞臺弘法 古老智慧與現代教育相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