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在花蓮門諾基金會新城失智據點的手作課程中,82歲的林阿嬤雖然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卻仍緊緊記得年輕時為人母的溫柔歲月。她以一針一線,專注縫製著手工藝品,彷彿穿越了時間的迷霧。門諾基金會近年於花東地區設立21個長照社區據點,針對425名長者進行觀察,發現透過三個月至半年的據點課程,有近七成長者活動參與度明顯提升,證實社區式照護與持續性活動的重要性。

門諾基金會指出,活動參與度越高的長者,其失智、失能延緩效果越發明顯;其中有三成長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進步,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改善,也讓照顧者的壓力明顯減輕。以花蓮美崙日照中心為例,現有服務18位長者,其中超過半數在配色創作、反應力及表達能力方面展現出色。90歲的陳林阿嬤以繽紛棉球作品展現內心世界,反映出藝術創作對情緒與認知功能的積極影響。

長照據點如同一座座溫暖學校,不僅陪伴長者,也成為認知訓練的重要場域。未來,若能將趣味益智活動如「形容詞猜謎」、「比手劃腳」等融入更多常規課程中,或可持續提升長者語言表達及社交互動能力。以84歲林爺爺為例,從起初無法順利溝通,到現在勇敢開口表達需求,證明持續性的互動練習可帶來實質改善。隨著台灣高齡化加速,這樣的社區模式值得推廣,成為長照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新聞來源:門諾基金會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