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敘—排灣月桃的生命敘事」開展 以植物為語言訴說原民文化的溫度與力量

168611 Fotor
▲「植敘—排灣月桃的生命敘事」特展係原文館近年持續進行的田野調查,由文化專員 kivi 與排灣族月桃工藝師 潘雅莉 攜手策劃,並結合在地文化團隊 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阿鈴鈴原住民服飾出租、大家書房 共同推動「月桃田野調查暨教育推廣」計畫。(圖/原流新創聚落提供)

【報新聞/編輯部】
臺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推出全新特展「植敘—排灣月桃的生命敘事」,以「植」與「敘」兩個字,串連自然與文化的對話。「植」象徵原住民族與土地、植物間的深厚連結,展現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敘」則代表傳承與分享,透過展覽述說植物在生活與文化中的意義,延續祖先智慧與當代創新的精神。

168609 Fotor
▲「植敘—排灣月桃的生命敘事」特展,以「植」與「敘」兩個字,串連自然與文化的對話。(圖/原流新創聚落提供)

本展覽源自原文館近年持續進行的田野調查,由文化專員 kivi 與排灣族月桃工藝師 潘雅莉 攜手策劃,並結合在地文化團隊 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阿鈴鈴原住民服飾出租、大家書房 共同推動「月桃田野調查暨教育推廣」計畫。從植物採集、文化訪談到工藝實作,展覽完整呈現月桃在排灣族生活中的多重角色與文化價值。

在開幕茶會上,臺中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楊馨怡主委 特別指出:「原文館目前收藏超過三百件文物,原住民族的自然觀深深反映在生活中。每一株植物都有它的文化角色,有的能療癒身心,有的成為生活器物。月桃雖為常見植物,卻蘊含豐厚的文化底蘊。」她並感謝潘雅莉老師與 kivi 文化專員的投入,讓館方留下珍貴的田野紀錄與無形文化資產。楊主委同時提到,從近年的植物展、背簍展、口簧琴展,到今年的月桃蓆展,皆見證原文館深耕文化、連結社群的努力,並期盼未來有更多學校與單位能將原文館視為教育與體驗的重要文化場域。

168613 Fotor
▲原文館目前收藏約三百多件文物,原住民族的自然觀反映在生活的每一處,有些植物能療癒、有些則成為生活器物—一草一木皆是文化裡的活角色。月桃雖為常見植物,卻蘊含深厚文化意涵。(圖/原流新創聚落提供)

潘雅莉老師則分享推廣月桃工藝十二年的心路歷程:「感謝臺中原民會的支持,讓我能在家鄉展出。月桃編織的文化力量來自部落,是族人推動我持續前行。我的文化底蘊來自每一位默默傳承的人。有人為了生活而編織,有人為了思念,這些都是文化的生命力。」

展覽以影像與文字紀錄潘雅莉老師的製作過程與學員作品,觀眾可從展品中觀察月桃的多重面貌與處理技法,體驗自然植物如何轉化為生活工藝。現場展出多件由工藝師與學員共同創作的月桃編織作品,完整呈現從採集、處理、編織到文化意涵的工藝脈絡,傳達傳統技藝的教育與社會價值。

168615 Fotor
▲「植敘—排灣月桃的生命敘事」特展除靜態展出外,原文館亦規劃一系列互動體驗,包括「月桃保存工坊」、「阿拜工作坊」及「編織月桃葉玫瑰花工作坊」,邀請民眾親手體驗,從觸覺與嗅覺中重新認識月桃與文化連結的溫度。(圖/原流新創聚落提供)

除靜態展出外,原文館亦規劃一系列互動體驗,包括「月桃保存工坊」、「阿拜工作坊」及「編織月桃葉玫瑰花工作坊」,邀請民眾親手體驗,從觸覺與嗅覺中重新認識月桃與文化連結的溫度。

原文館長期致力於田野調查與文化研究的公開分享,並將研究成果上傳至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讓更多民眾能透過線上與實體展覽深入理解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底蘊與生活智慧。

█「植敘—排灣月桃的生命敘事」特展
展覽期間:10月18日-12月7日
展覽地點:臺中市大雅區仁愛路69號(臺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8:00-17: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author avatar
想讓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