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野餐的幸福指數? 幸福城市的理想與現實

1qq617 800x450 1

(報新聞/鄒志中 特稿)   台中市政府舉辦的「2025市民野餐日」,日前在台中市29個行政區同時開展,吸引超過26萬人走上草地,成為歷年新高。這樣的數字亮眼到幾乎讓人忽略問題本身:為什麼一場野餐活動能成為年度城市盛事?當閱讀、草地、親子、寵物被包裝成「城市幸福」的符號,這樣的「幸福指數」究竟反映了些什麼?

據了解,台中市政府自2022年推動「市民野餐日」,四年來從嘗試到制度化,從區域活動到台中市29個行政區同時動員,其成功在於掌握了當代城市治理的新語彙:「共享、低碳、友善」。但也正因如此,這場草地盛典不只是休閒活動,而是一場「公共空間再造的實驗」。它讓台中的城市治理不再停留在硬體建設,而轉向以活動形式塑造「市民共同體」——這是「文化治理」的高明手法,也是現代「城市品牌」標準的操作套路。

然而,當我們看到中央公園的「樂讀草原」、「汪貓草地派對」人潮爆滿,該問的問題不該只是「人多不多」,而是:「這樣的閱讀活動,真的在提升台中市民的文化生活品質嗎?」

10 %E5%8F%B0%E4%B8%AD%E5%B8%82%E5%90%8D%E9%87%8E%E9%A4%90%E6%97%A5%E5%8F%83%E8%88%87%E4%BA%BA%E6%95%B8%E7%AA%81%E7%A0%B4%E4%BB%A5%E5%BE%80%E5%86%8D%E5%89%B5%E6%96%B0%E9%AB%98

從活動政治到城市治理

在城市治理的學理上,這類活動屬於「象徵治理」(symbolic governance)的一環。台中市政府透過節慶、展演與公共活動,形塑台中市民的共同記憶與情感連結。「台中市民野餐日」正是如此。從「台中美樂地」到「永續宜居」,從台中市政府建設局到文化局的橫向協力,這不僅是一場野餐,更是一種「城市敘事」的文化輸出。

但象徵治理的力量,也往往在其虛幻性。當政策焦點轉向「看得見的活動」,看不見的結構問題就容易被忽略。例如,台中仍有部分地區的公園綠地密度偏低、步行可達性不足。對這些區域的居民而言,「全市都有野餐」的宣示,可能只是一種他們無法親身參與的口號。

03 %E9%9C%A7%E5%B3%B0%E5%8D%80%E5%90%B8%E5%BC%95%E7%9C%BE%E5%A4%9A%E6%B0%91%E7%9C%BE%E5%88%B0%E5%A0%B4%E9%AB%94%E9%A9%97

誠如城市社會學者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所說:「創意城市若無包容性,只是少數人的城市…。」當「野餐」成為象徵,到底誰才真正能坐上那張草地野餐墊,誰又被排除在外了呢?

09 %E4%B8%AD%E5%A4%AE%E5%85%AC%E5%9C%92%E4%B8%BB%E5%A0%B4%E5%8D%80%E8%88%89%E8%BE%A6%E5%90%84%E5%BC%8F%E6%B4%BB%E5%8B%95 %E8%AE%93%E6%B0%91%E7%9C%BE%E5%88%B0%E5%A0%B4%E9%AB%94%E9%A9%97

草地經濟與文化資本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市民野餐日」其實是「草地經濟」的典型案例。攤商、市集、文創品牌與小農產品交織成一場微型經濟活動。這樣的設計不僅帶動地方消費,也強化市民對在地品牌的認同,符合城市內需型經濟的發展方向。

然而,問題在於:這種活動型經濟具有高度的「一次性消費特徵」。活動結束後,消費能量是否持續留在地方?小品牌能否在非節慶時期生存?這是許多「活動經濟」城市面臨的結構性困境。

此外,當「閱讀」被納入活動主題設計中,它其實也被「娛樂化」。「書香」成了拍照背景的一部分,而非「靜心閱讀」的場域。當然,這並非要批評市民的水準還不夠「文青」,而是指出城市在文化推廣上容易陷入「表演化陷阱」——當「閱讀」不再是「知識傳遞」,而成為「幸福城市」形象的裝飾品?

02 %E4%B8%AD%E5%A4%AE%E5%85%AC%E5%9C%92%E4%B8%BB%E5%A0%B4%E6%B4%BB%E5%8B%95%E4%BA%BA%E6%BD%AE%E7%88%86%E6%BB%BF %E7%8F%BE%E5%A0%B4%E6%BB%BF%E6%98%AF%E9%87%8E%E9%A4%90%E5%A2%8A%E8%88%87%E6%9B%B8%E9%A6%99%E6%B0%9B%E5%9C%8D

幸福的衡量與都市分化

台中市政府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參與人次突破26萬,比去年19萬人高出近四成。這樣的數據無疑展現台中市民的熱情,但同時也反映了一種「活動驅動的社會動員模式」。當台中市政府以「人潮」作為成功的指標衡量時,當「幸福」被量化為「人次」,台中市政府的文化政策就容易淪為「打卡經濟」。

台中是台灣中產階級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也因此特別擅長透過活動製造中產向往的生活想像。草地閱讀、親子互動、毛小孩友善,這些都屬於「都市中產的幸福語彙」。但在山城、海線、城郊,仍有許多人在為基本生活打拼,他們的幸福感未必能被這場活動涵蓋。

這裡出現的問題是結構性的:城市幸福若只依附於活動型政策,就難以回應長期的社會不平等。正如哈佛學者羅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所指出:「社會資本的減少,是城市分化的根本原因…。」如果活動只是短暫聚合而無法創造長期社群連結,那麼「幸福城市」的基礎仍舊不算穩固。

04 %E5%8C%97%E5%B1%AF%E5%8D%80%E9%87%8E%E9%A4%90%E6%97%A5%E8%88%89%E8%BE%A6%E5%90%84%E5%BC%8F%E6%B4%BB%E5%8B%95%E5%90%B8%E5%BC%95%E6%BB%BF%E5%A0%B4%E6%B0%91%E7%9C%BE%E5%88%B0%E5%A0%B4%E9%AB%94%E9%A9%97

閱讀城市與永續治理的落差

台中市政府的以「閱讀」作為主題,呼應「台中綠美圖」的開館試營運,這樣的巧思值得肯定。台中市政府的嘗試將文化基礎設施與台中市民的參與做連結,形塑一種「知識」與「自然」相互融合的生活新樣貌。但若深入檢視,「閱讀」的推廣仍是台中文化政策中最薄弱的環節。

05 %E6%B5%B7%E7%B7%9A%E5%A4%A7%E5%AE%89%E5%8D%80%E5%90%B8%E5%BC%95%E7%9C%BE%E5%A4%9A%E6%B0%91%E7%9C%BE%E5%88%B0%E5%A0%B4%E9%AB%94%E9%A9%97%E6%9B%B8%E9%A6%99%E8%88%87%E8%BE%B2%E7%94%A2%E5%93%81

根據文化部統計,全國圖書館借閱率在疫情後持續下滑,數位內容雖然有所成長,但紙本閱讀仍未回升。這說明,單靠活動式推廣難以改變長期的閱讀習慣。真正的「閱讀城市」,必須透過學校教育、社區圖書館網絡與出版補助形成生態系,而非僅憑一年一度的「閱讀嘉年華」。

06 %E5%9C%9F%E6%9C%A8%E6%8A%80%E5%B8%AB%E5%85%AC%E6%9C%83%E5%8F%8A%E7%B5%90%E6%A7%8B%E6%8A%80%E5%B8%AB%E5%85%AC%E6%9C%83%E9%9B%86%E7%B5%90%E8%B6%85%E9%81%8E250%E4%BD%8D%E6%9C%83%E5%93%A1%E5%88%B0%E5%A0%B4%E5%85%B1%E8%A5%84%E7%9B%9B%E8%88%89

另一方面,當台中市政府強調「低碳、永續、共融」,活動本身的「碳足跡」管理是否納入評估?大型活動的交通、廢棄物與能源消耗若無配套,其「永續」恐怕只是象徵。這正是地方政府在追求形象與實質之間的矛盾。

01 %E7%AA%81%E7%A0%B426%E8%90%AC%E4%BA%BA%E6%BD%AE%E5%86%8D%E5%89%B5%E6%96%B0%E7%B4%80%E9%8C%84 %E5%8F%B0%E4%B8%AD%E5%B8%82%E6%B0%91%E9%87%8E%E9%A4%90%E6%97%A5%E5%85%A8%E5%B8%8229%E5%8D%80%E7%86%B1%E6%83%85%E9%9F%BF%E6%87%89%E5%85%B1%E5%BA%A6%E8%8D%89%E5%9C%B0%E9%96%B1%E8%AE%80%E6%99%82%E5%85%89

幸福治理的未來考驗

「市民野餐日」所謂的「成功」,只展現出台中市政府「城市行銷」的手法高明,也呈現台中市民對公共空間的高度需求。這種集體行動的熱情,值得珍惜。然而,幸福城市的關鍵,不應只在草地上,而是存在台中市政府文化治理的規章與制度裡。

08 %E5%8F%B0%E4%B8%AD%E5%B8%82%E5%B7%A5%E7%A8%8B%E6%8A%80%E8%A1%93%E9%A1%A7%E5%95%8F%E5%95%86%E6%A5%AD%E5%90%8C%E6%A5%AD%E5%85%AC%E6%9C%83%E9%9B%86%E7%B5%90%E6%9C%83%E5%93%A1%E5%88%B0%E4%B8%AD%E5%A4%AE%E5%85%AC%E5%9C%92%E9%AB%94%E9%A9%97%E9%87%8E%E9%A4%90%E6%97%A5

未來的挑戰在於:如何讓「區區有野餐、處處皆書香」不只是活動口號,而成為「城市治理」的常態?如何讓每一個社區、學校與圖書館都能成為台中市民可持續使用的公共文化場域?唯有如此,台中的「幸福」才不會只存在於一次次的活動現場,而能深植於城市的日常生活中。

07 %E5%8F%B0%E4%B8%AD%E5%B8%82%E6%99%AF%E8%A7%80%E5%B7%A5%E7%A8%8B%E5%95%86%E6%A5%AD%E5%90%8C%E6%A5%AD%E5%85%AC%E6%9C%83%E7%89%B9%E5%88%A5%E8%A3%BD%E4%BD%9C%E6%9B%B8%E6%9E%B6 %E9%BC%93%E5%8B%B5%E6%B0%91%E7%9C%BE%E9%96%B1%E8%AE%80

真正的「閱讀」,不單純只是翻開一本書,而是要翻開「城市治理」與「幸福公共文化場域」的那一篇章。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author avatar
報新聞/中部特派員

想讓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