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環境部(七)日在後棟會議中心舉辦「112年度環境科技論壇暨成果發表會」,發表111年完成之各項科技計畫研究成果,涵蓋「空污防制技術與新創研究、空氣品質改善及健康效益、新世代污染鑑識與感測技術開發、資源循環再利用、化學物質管理」等主題,會中分享科技研發新知,提供關心環境議題的人士參與、討論和建議的機會,促進環境科技研發的擴散與交流。
「臭氧前驅物減量」與「淨零排放減碳減污」為我國未來空氣品質改善的關鍵,透過研究與分析臭氧前驅物減量精準度,可以有效提升空氣污染減量的效益,另預先調查及城市綠化之研究,以作為未來研訂法令及空氣品質改善之參考,並規劃相應的政策。
在污染防制(治)面向,「污染特徵辨識與溯源解析技術」的開發也十分關鍵,透過觀察微生物,來監測受污染環境的生態參數,進而發展感測及鑑識技術,可提供污染防制(治)之新方向。
在促進資源循環再利用方面,無機再生粒料應用於港區填築之研究中,藉由現地填築試驗之科學化數據,評析、試驗填築前後對環境之影響,作為未來推動再生粒料應用於港區填築工程填築需求量及區位評估之參考;在廢汽機車回收端精細拆解作業研究中,分析其細拆物再製成可利用產品,約可提升8%廢車資源再生率,及約可減少廢車粉碎廠 54.73% 之廢車粉碎殘餘物(ASR)產生量。
此外,化學物質管理之研究方面,利用資訊科技手段,依人工智慧及深度學習輔以資料庫關聯模型,對高風險化學物質進行綠色替代診斷及辨識;另分析大量文獻,據以開發有效且環境友善之防蟲產品,降低化學藥劑對環境造成的各種影響。
台灣郵報原始網址:深耕環境科研 打造健康、安全、永續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