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月工業與零售數據創一年新低 內外交困加劇壓力

b6c3dd94 0e19 49b0 9ef7 91c6d2510418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在與美國貿易戰日益升溫、內需疲弱等雙重夾擊下,中國10月份的工業產出與零售銷售年增率雙雙創下一年來新低,突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面臨日益嚴峻的成長挑戰。根據《路透》報導,最新數據也對決策層傳遞出明確訊號:若不盡快調整結構與政策方向,19兆美元規模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將難以為繼。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NBS)公布內容,10月工業生產年增4.9%,為2024年8月以來最慢增幅,遠遜於市場預期的5.5%,也低於上月的6.5%;零售銷售年增2.9%,同樣創一年新低,僅略高於預期的2.8%,但低於9月的3.0%;固定資產投資也持續下滑,1至10月累計年減1.7%,不僅連續兩個月下跌,亦遠低於預期的0.8%降幅,凸顯投資信心低迷。

儘管中國近年仍仰賴強勁出口支撐成長動能,但多數經濟學者預期,這股動能恐難以延續至2026年,尤其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關稅壁壘仍未完全退場,令當地企業持續面臨盈利壓力。

滙豐集團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暨亞太地區研究聯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指出:「即便美國關稅壓力略有緩解,(中國)出口動能仍難支撐後續成長;除非有更積極刺激措施,否則國內投資與消費難以快速回升。」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傅令輝坦言:「外部環境仍不穩定,內部結構調整壓力加劇。」這反映出北京當局對經濟前景的審慎態度。分析師認為,中國經濟正受到三大結構性問題拖累:

  1. 地方政府債務高企:財政空間受限,基礎建設難再作為主要拉動力。
  2. 房地產市場低迷:新屋價格月跌幅創一年來新高,削弱家庭財富與消費意願。
  3. 民間企業信心低落:私營部門資金獲取困難,投資意願持續疲軟。

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表示:「中國仍有刺激空間,但官方傾向將政策彈藥保留至2026年使用,當前的刺激意願並不強烈。」儘管中共上月已召開經濟規劃會議,明確表示將「顯著提高家庭消費占GDP比重」,但有跡象顯示,政策資源仍傾向流向大型國企與基礎設施。

儘管中國最大購物節「雙11」於10月展開長達一個月的促銷,但統計數據顯示,零售表現仍不見明顯回溫。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Lynn Song)認為:「下半年消費動能放緩令人失望,中國政府過往的『以舊換新』補貼計畫結束後,消費動力顯著削弱,明年亟需新的政策方向支撐內需。」

報導進一步指出,中國宣布達成全年5%的經濟成長目標,第四季僅需4.5%至4.6%增幅,讓當局暫時不急於加大刺激;然而,結構性問題若未能有效緩解,中國經濟可能陷入長期中速成長與需求疲軟的雙重螺旋。

b6c3dd94 0e19 49b0 9ef7 91c6d2510418
想讓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