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新科大與日本龜岡市簽署合作 將參與2026京都丹波綠化博覽會


▲「2026京都丹波綠化博覽會」由明新科大李來春院長(右)與京都府龜岡市桂川孝裕市長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圖由明新科大提供)

【亞太新聞網 / 記者俞婷 / 新竹報導】

新竹縣明新科技大學與日本京都府龜岡市日前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於「2026京都丹波綠化博覽會」中展出台灣原住民竹藝應用與竹裝置藝術,跨國的文化合作不僅展現原住民竹藝應用精湛技藝,更促進環境友善理念,推動國際綠色建築及文化藝術交流。


▲「2026京都丹波綠化博覽會」由明新科大李來春院長(右)與京都府龜岡市桂川孝裕市長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圖由明新科大提供)

為推廣「2026京都丹波綠化博覽會」,龜岡市桂川孝裕市長去年10月曾率團前來明新科大訪問,邀請台灣原住民的竹產業一起合作,將竹文化融入博覽會,共同探討林業碳足跡、淨零排放及山林永續生態保育的可能性。
延續雙方的合作意向,明新科大日前應邀,由USR「賽夏族喇魯瑪(raromaeh)竹文化產業孵創(深耕型)計畫」的計畫主持人,人文與設計學院李來春院長、共同計畫主持人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處林杏處長率團訪問京都府龜岡市進行交流。參訪期間,USR計畫團隊與龜岡市府官員、綠化博覽會籌備單位、藝術團隊進行博覽會計畫交流,並參訪當地「森川佳」竹材工場及竹林考察,討論竹材選用及綠色建築設計構想。此行也由明新科大李來春院長與京都府龜岡市桂川孝裕市長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將合作台灣原住民竹藝應用與竹裝置藝術展出,為「2026京都丹波綠化博覽會」總體計畫的重要展出項目之一。

計畫主持人李來春院長表示,明新科大原民處自2020年起,透過USR計畫於新竹縣五峰鄉進行部落服務與學習場域,投入泰雅族及賽夏族部落的文化傳承與地方創生。今年度推動的第四期「賽夏族(raromaeh)竹文化產業孵創(深耕型)計畫」首度跨國合作,計畫團隊包括校內的原住民學生、人文與設計學院學生,將在明年(2026)暑假前往龜岡市,與當地學生共同形塑屬於台灣原住民竹藝應用與竹裝置藝術的展示,於博覽會中展出,並紀錄下完整的建置過程影片。

原民處林杏處長指出,賽夏族祖先生活起居大量運用台灣島上豐富的竹林資源,以竹搭建居住的家屋與生活日常器具,藉此計畫跨出台灣,會聚焦在竹資源應用合作。在「2026京都丹波綠化博覽會」中,將由明新科大USR團隊提供設計、技術,結合運用日本在地竹材,製作與展覽台灣原住民竹藝應用與竹裝置藝術。
明新科大USR計畫本次的台日跨國攜手,以「竹」為媒介,從原住民文化、技藝發想規畫,讓台灣原住民竹材應用能以創新姿態在「2026京都丹波綠化博覽會」上,向世界展示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與文化經濟價值,同時推廣碳足跡減量、聯合國SDGs目標應用在藝術設計、文化傳承與生態永續上的合作。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