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聲評論】從保護費到高關稅,台灣的忠誠毫無議價籌碼空間

文/許鑒隆

1|台灣太早交底,換來的不是承諾,而是代價

美國針對台灣開出高達 32% 的「對等關稅」清單,讓台灣再度成為國際強權經濟政策的犧牲品。最令人警醒的是,與台灣同樣參與全球供應鏈佈局、也深度依賴美國市場的墨西哥,卻完全未被列入制裁名單。台灣早早交出核心產業籌碼,換來的不是制度性的保障或戰略地位的提升,而是冷處理與高額關稅,讓人不禁反問:我們究竟為誰下了這盤棋?又有誰真正在意我們的下場?

2|我們把底牌攤開了,才發現沒人想談條件

台積電預計投入超過 3.3 兆台幣赴美建廠,被視為對美善意的極致展現,代表台灣在地緣政治壓力下的表態。但從結果來看,我們把底牌攤開後,發現根本沒人準備跟我們談交換條件。這不只是企業被犧牲,更是整個國家談判體系的崩潰顯現。從賽局理論角度來看,真正能握有議價力的,往往是保留籌碼、延後出牌的玩家。而像台灣這樣太早下注、太快表態的國家,反而最容易被定位為「無需再安撫的忠誠牌」,被快速處理、毫無議價空間。相對的,墨西哥這樣沒有明確站邊、卻始終保留互動彈性的國家,反而獲得美國更大的政策寬容。

3|這不只是經濟制裁,更是一場外交體系的測謊機

這次川普政府的課稅政策,不只是經濟手段,更像是一場地緣政治的測謊儀。他藉由關稅揭露哪些國家是可議價的盟友,哪些只是已被收編的小弟。台灣不但沒有換來國防承諾、產業豁免,反而被列為可以先下刀的對象——彷彿在一場保護費遊戲中,我們是最早繳清費用、也最早被遺忘的那一方。這不只是貿易上的失落,而是整個外交體系與產業策略的嚴重錯判。我們太習慣讓企業單打獨鬥、讓產業走在政府之前,卻沒有同步建立應對全球談判的體制機制,導致企業走得愈前面,國家就愈來愈跟不上,談判桌上從來只有技術、沒有條件。

4|不是不能贏,而是我們還沒學會「設局與轉局」

這一次,我們必須痛定思痛:太早交底、沒有制度、沒有協商機制,才是台灣真正的結構性危機。政府不能再只是幕後鼓掌,應該建立起主動出牌的談判機制,從法制到制度全面支援關鍵企業進入國際戰略佈局。我們不是不能贏,而是還沒學會賽局與轉局。如果再不調整節奏、強化體制、重建出牌思維,台灣未來將持續在國際博弈中被推著走,永遠只能當最早交底、也最先被犧牲的那個玩家。

作者:許鑒隆

現職  民聲新聞社長 / 隆銘綠能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股票代號3018) / 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專任教授

台灣郵報原始網址:【民聲評論】從保護費到高關稅,台灣的忠誠毫無議價籌碼空間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