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攝入越少越好?未必

   如今,大家普遍認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健康問題與體內脂肪相關,很多人都覺得脂肪攝入越少越好。這種看法有道理嗎?
脂肪有哪些作用
    脂肪不僅是能量的重要來源,還參與構成細胞膜,維護神經系統正常運作。例如,大腦中60%脂肪,其中大部分是不飽和脂肪酸。如果長期缺乏脂肪,不僅會影響腦功能,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因此,脂肪攝入並不是越少越好。
    脂肪的主要食物來源包括動物性來源(動物體內貯存的脂肪,如豬油、牛油、羊油、魚肝油、骨髓、雞蛋黃等)、植物性來源(從植物中的果實內提取,如芝麻、花生、大豆等)
些是高脂肪含量食物
堅果類
    如花生、芝麻、開心果、核桃等。堅果類多含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心衰風險、增強體質和預防疾病等作用,但攝入過多會引起消化不良及肥胖。
油炸食品
    烤肉、油炸食品等都含有大量脂肪,雖然可以增加食慾、給身體提供熱量,但不能多吃,以免因攝入過多引發消化不良、便秘等情況。
油類
    如動物油和花生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這些油類可為人體提供大量能量,有促進消化、潤滑等作用。炒菜時,要控好油量。日常飲食中,肉類製品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通常能滿足人體對飽和脂肪酸的需求,因此食用油的選擇多以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食用油的脂肪酸組成不均衡,建議大家輪換著吃食用油,別只吃一種油。
點心類
    如蛋糕、麵包等。為了獲得更好的口感,製作點心時往往需要添加大量油脂和糖,這些成分攝入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的風險。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