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海董事長表示,世界一流的大學,不僅擁有卓越的學術研究能力,更擁有世界級的美術館。(圖/蕭任豐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蕭任峰/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今(3)日於台中水湳校本部舉行動土典禮,這座美術館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美國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親自設計,這是他在東亞唯一鉅作,不僅是台灣建築與藝術發展重要里程碑,也將成為台灣的新地標。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蔡長海董事長表示:「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美術館,希望在「教育」、「醫療」與「生技」領域之外,更進一步以「建築」與「藝術」為台灣奉獻心力,透過世界知名建築師的作品,讓世界看見台灣」。
▲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動土典禮現場,由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蔡長海董事長(左二)、教育部長鄭英耀(左一)、台中市長盧秀燕(右一)及建築師代表David Nam(右二)。(圖/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2014年,蔡長海董事長邀請全球最大的建築公司紐約SOM,規劃中國醫藥大學水湳校區,涵蓋教學、研究、服務、生醫園區等,全區規劃的核心建築之一還有一座美術館。蔡董事長在30幾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中,唯一屬意邀請世界建築教父Frank Gehry設計美術館,Frank Gehry在世界建築界的地位崇高,已不再參與公開競圖,只接受重量級業主邀請,在蔡董事長誠摯邀請之下,終於首肯,為台灣量身打造「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
▲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蔡長海董事長(右五)、教育部長鄭英耀(右四)、台中市長盧秀燕(左六)、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左五)、教育部張廖萬堅政務次長(右三)及中國醫藥大學洪明奇校長(左四)共同參與動土儀式。(圖/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Frank Gehry於1989年獲得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建築獎」,他的作品最大特色就是以解構、扭曲的金屬,展現跳舞般的線條。他在全球最著名的作品就是1997年以鈦金屬打造的「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是當代建築與解構主義建築的代表作,被尊稱為「普立茲克建築獎教父」。
▲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動土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Frank Gehry親自設計。(圖/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Frank Gehry是美國後現代主義建築師,將世界建築史帶進21世紀,顛覆20世紀傳統建築型態的規律性和線性結構,強調建築個性、藝術性和科技性的元素,將藝術的元素融入到建築設計中,被譽為「建築界的畢卡索」。讓建築趨向純藝術的動力和讓建築向前躍進的原因,就是Frank Gehry的創新與創造力。
▲Frank Gehry親筆設計草圖。(圖/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蔡長海董事長從2015年邀請設計到2025年今天正式動土,歷經了10年,經過無數次會議討論,堪稱台灣建築史上施工難度最高的建築。蔡董事長與Frank Gehry達成共識,為台灣打造一座世界級的新地標,期許「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與「古根漢美術館」齊名,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Frank Gehry設計的「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以折疊金屬和起伏的不鏽鋼打造,捕捉天空千變萬化的光線,展現如同水彩畫般的繽紛效果,它將是一座美得像水彩畫一般的金屬建築,吸引世人的目光。
▲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動土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Frank Gehry親自設計。(圖/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2021年4月14日Frank Gehry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已向全球推介這座美術館。他說:「靈感是以建築物、樹木和天空,一起反射在水池及不銹鋼板上的倒影為想像設計,選用較柔軟的不鏽鋼金屬作為主要立面材料,透過精密的摺疊與轉折工藝,打造出層疊起伏、流動如波的建築外觀。隨著日光與天色的變幻,建築表面折射出細緻柔和的光影,彷彿一幅絕美水彩畫般靜謐且靈動」。
蔡長海董事長表示:「世界一流的城市,有世界一流的大學,而世界一流的大學,不僅擁有卓越的學術研究能力,更擁有世界級的美術館,例如:哈佛、史丹佛、牛津與劍橋等大學,都將學術與藝術緊密結合」。
▲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動土。(圖/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中國醫藥大學將積極發揮美術館的功能,讓台灣的「大學教育」與「美學教育」與世界接軌。未來,「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CMU Museum of Fine Arts」、「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Asia Museum of Modern Art」攜手與「哈佛大學Fogg Museum」、「史丹佛大學Cantor Arts Center」、「牛津大學Ashmolean Museum」、「劍橋大學 Fitzwilliam Museum」建立國際聯盟,希望能提升台灣的教育、藝術與文化的國際地位,讓台灣在世界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