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青
斷電,通常意味著停止運轉、資訊中斷,或一場等待重啟的混沌。
今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同名特展《斷電》,藝術提問讓我們得以清晰聽見那些原本被平台濾除、被演算法抹平、被市場邏輯壓抑的聲音。
三位台灣藝術家——蘇匯宇、張徐展與鄭淑麗,分別以影像裝置、劇場寓言與數位肖像,在AI演算與平台倫理交織的現代語境中,構築了三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回應。哪些想法被排除在程式選輯之外?人工智慧又是否有能力理解,人類身份的複雜與流動分類?
這不只是藝術形式的實驗,更是思辨:身分的真實性?誰在消費觀看?又是誰,有資格「說出」?
*蘇匯宇《三廳電影》:當美術館變成拍片現場
《三廳電影》並非靜態的藝術品,而是將觀眾帶入一同參與電影製片過程。這部由觀眾「共同生成」的作品,質疑的是,影像權力邊界:當藝術不再由創作者單向輸出,而由平台與觀者共同建構,誰擁有敘事的主導權?誰來界定「內容」的真實與虛構?
蘇匯宇每一段鏡頭語言讓我們重新看見,影像並非透明中立,而是被歷史、政治與觀看習性所包裝。而數位轉譯的過程中,真實的身體與情感,會不會被觀眾與演算的期待所稀釋?
*張徐展《白蟻餵食秀》:關於氣候、飢餓與錯位的未來寓言
走進《白蟻餵食秀》影像,彷彿置身某種末世生態劇場:人形角色的「白蟻人」,圍繞著一個蟲蛹般被束縛的人體,進行猶如祭典的餵食儀式。延續到鏡頭外的裝置場景、鋪滿泥土、植地的場景,仿如災後的原始世界。
擅長生態寓言與手工動畫語彙的張徐展,以昆蟲視角反思——當資源枯竭、氣候變遷愈發失控,誰餵養誰?誰才是未來的主體?
一種人與非人"食物鏈"的荒誕。
*鄭淑麗《說出》:
當AI替我們決定說什麼?
若說蘇匯宇在探討誰來講故事、張徐展在質疑誰被餵養?那麼鄭淑麗則直指,AI有沒有資格替我們「說出」根本的問題!
《說出》以一幅令人難以忽視的「人工智戀」影像——在程式操控下,持續不斷扭曲與變形的人形,從咬著奶嘴的女體,轉化為套上嘴封的男體,最後口中噴吐出QR code屑片,象徵資訊的混亂。這是對AI內容審查與性別歸類的質疑與批判。
「人工智慧對齊(Al alignment)」的過程中,誰來決定「倫理」?當我們的身分被標準化;人性的複雜性、情感深度與覺知如何在數位科技中說出口?
這三件作品,讓我們看見數位藝術不是炫技,而是關於被看見、被分類、被談論的深層辯證。《斷電》,「斷」的不只是電力與運作系統,更是一種對觀看與創作權力的重新釋義。
藝術,或許並非解方。但至少能夠提點我們,暫時斷了數位演算法的癮頭,回頭重新凝視自己。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