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曰平口述
大膽島是前線中的前線,從光禿禿的礁石,硬是被幾代弟兄建成花園小島。要讓這個小島能撐得住,交通跟補給就是生命線。
早期最重要的渡口叫「第一津」,在小虎山腳下。那是我們的戰備碼頭,一直用到八〇年代。後來國防部為了忠誠號交通船,才把碼頭大改建,讓大船能靠岸。忠誠號,那時候算是「海上豪華遊艇」了,雖然現在看連漁船都比它舒適。
補給呢,什麼都有,油料、彈藥、電纜線,甚至一整船的礦泉水。下船後,常常要靠我們人力運,油桶四個人抬,電纜十幾個人推,最硬的還是彈藥,要全島少校以下軍官都一起來扛。
島上的鐘聲,是我們的訊號。聽到「一長兩短」大家就知道菜船來了,伙食有著落,還可能帶來家書。最讓人興奮的,是「一長四短」——LCM登陸小艇,因為大運補後,大家還能光明正大下海洗澡,算是小小的放風。
人員運輸大多靠忠誠號,偶爾金烈號支援。老鳥卻愛搭菜船,因為能吹海風,不用忍受柴油味。
在台灣,自來水隨開隨有;在大膽島,水得靠「水兵」從北山的神泉打上來。傳說這口井很靈,長官到任得去焚香祈福。飲水全靠神泉,其它小井的鹹淡水只能拿來洗澡。
為了省水,吃飯時餐盤套塑膠袋,吃完直接丟;夏天除了衛哨和長官,大家都打赤膊,少洗衣服。洗澡更是挑戰——每人只有一桶約五公升的水,要從頭洗到腳,還得把衣物一起洗。冬天冷風吹來,井水冰得要命,第一瓢潑下去,真需要勇氣;夏天若遇到雷陣雨,井水滿溢,大家直接舀水沖個痛快,那種暢快比什麼享受都好。
在外島,日子雖然苦,但這些克難的生活,回頭看,卻成了最難忘的回憶。
相關內容
【金門老兵故事 】778據點二三事
【金門老兵故事 】雷區行走
【金門老兵故事 】大膽島軍旅見聞:省水洗澡比賽、槍械膛炸與生存智慧
【金門老兵故事 】大膽老兵之淚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