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山GFLP攜手紐約大學 以影像與藝術翻轉環境教育思維喚起關注對城市環境議題

N2 scaled 1
▲「Under the Moon」城市生態座談會藉由講者精采的說明,喚起與會者對城市環境議題的關注。(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報新聞/記者羅蔚舟報導】
11 月上旬,靈鷲山愛與和平地球家 GFLP(Global Family for Love and Peace)舉辦《環保影像與媒體創作一日體驗工坊》,及月下同行「Under the Moon」城市生態座談會 ,透過兩場活動引導大眾以影像與創意敘事的方式,讓人們以不同視角看待城市中的自然風景,並喚起對城市環境議題的關注。

1 10
▲「Under the Moon」城市生態座談會開始前介紹了GFLP的成立創辦理念,而後播放心道法師在美國鹿特丹大學帶領禪修的影片。(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靈鷲山Here on Earth 青少年環保媒體教育計畫團隊,在今年秋天紐約氣候週活動中,與一群環保教育工作者分享教育計畫的成果,引起現場熱烈的討論。 團隊成員並與主辦單位紐約大學(NYU)環境保護及永續教育教授 Mary Leou有著共同的想法——動人的故事性敘述在推廣環保議題時更能激起人們的行動及共鳴,然而一般人鮮有機會接受這樣的教育,為了讓這樣的學習機會更普及,且不局限於課堂中,在Mary Leou教授引薦下,紐約大學華勒斯坦城市環境教育合作中心(Wallerstein Collaborative for Urb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與愛與和平地球家GFLP攜手合作了《影像與媒體工作坊一日體驗日》。

3 4
▲《環保影像與媒體創作一日體驗工坊》內容包含靜態課程及戶外實作演練。(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創意敘事點燃綠色行動力 影像力量激發環保新視角
《環保影像與媒體創作一日體驗工坊》活動,上午由靈鷲山Here on Earth團隊透過一系列簡單易學、能靈活運用的影像與敘事練習,培養學員運用媒體講述環境故事的能力,並啟發他們將創意應用於生活、教學與各類社會議題的表達之中。

活動中,特別安排戶外實作環節,讓學員分組拍攝,從不同視角記錄公園中的樹木,體驗影像創作中觀察與表達的多樣性,並透過拍攝,讓參與者停下平日匆忙的腳步 ,從容捕捉城市中的自然風景。下午則安排NYU華勒斯坦合作中心的Quin Hricik 博士生主講,介紹「定格動畫」,這種富有樂趣且具啟發性的教學方法,能協助老師以創意方式評估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

此次活動吸引來自紐約自然歷史科學博物館、紐約植物園、中央公園動物園等多個環保組織及哥倫比亞大學等教育機構的40餘位參與者。與會者多為教育工作者與環境倡議者,他們希望透過更生活化、更具創意的教學方式,將影像與故事結合運用於日常工作與課程中,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推廣環保理念。活動中,學員們彼此交流靈感,嘗試以影像重新詮釋人與自然的關係,讓環境教育不再只是知識的傳遞,而是引導學生重新感受並連結這座城市與大地的生命力。

4 1
▲《環保影像與媒體創作一日體驗工坊》透過拍攝,讓參與者停下平日匆忙的腳步 ,從容捕捉城市中的自然風景 。(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城市是有機生命 藝術家詮釋人與自然的連結
「Under the Moon:Unban Ecologies」月下同行城市生態座談會,則邀請了兩位講者——環境媒體藝術家Sarah Nelson Wright與前美國太空總署研究員Mary Zaradich。她們兩人以不同專業視角,探索「城市作為一個有機生命體」的概念,並思考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

來自舊金山灣區、現居布魯克林的藝術家 Sarah Nelson Wright,長年以公共藝術與新媒體創作關注都市生態與社會變遷。她的作品橫跨影像、裝置與互動媒體,旨在引導觀者思考城市中被忽略的情感與環境連結。Sarah 於講座中分享她在紐約的多項創作,包括濱水區的虛擬實境雕塑、以及設置於受污染水域(Superfund Site)的錄影模型船池。這些作品以不同的媒介和敘事方式,揭示都市生態的脆弱與再生可能,並引導觀眾思索「科技是否能成為理解自然的新橋樑」。

5 3
▲《環保影像與媒體創作一日體驗工坊》,學員從不同視角記錄公園中的樹木,體驗影像創作中觀察與表達的多樣性。(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另一位講者 Mary Zaradich,為氣候行動倡議者,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與政治學系,曾任NASA戈達德太空研究所(NASA Goddard Institute) 研究助理。她在演講中分享其研究成果——都市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UHI)的形成與緩解策略。Mary 指出,熱島效應在低收入與黑人、原住民、有色人種社區中特別嚴重,這些地區因早期城市發展中資源分配不均,缺乏綠地、公園與良好的基礎設施,建築密集、通風不良,導致環境溫度長期偏高。然而,也正是這些社區,在地居民展現出創新與韌性,她分享帶領居民率先推動屋頂花園、綠色屋頂、社區氣候教育的案例,她的分享也讓觀眾看到由下而上的公民力量。

GFLP 愛與和平地球家教育部主任魯志蘭表示,[Nature in the City]《環保影像與媒體創作一日體驗工坊》與「Under the Moon」月光同行生態座談會,兩場活動的共同核心在於深化與環保教育機構及科學與藝術家的連結,擴大環境行動的影響網絡。透過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僅激發更多創新的環保行動與教育靈感,也可做為未來「生命和平大學」的發展藍圖,累積課程設計的珍貴養分。她強調,唯有持續串聯社群力量,讓藝術、教育與行動彼此共振,才能真正喚起人們對地球的關懷,凝聚愛與和平的永續能量。動屋頂花園、綠色屋頂、社區氣候教育的案例,她的分享也讓觀眾看到由下而上的公民力量。

GFLP愛與和平地球家教育部主任魯志蘭表示,[Nature in the City]《環保影像與媒體創作一日體驗工坊》與「Under the Moon」月光同行生態座談會,兩場活動的共同核心在於深化與環保教育機構及科學與藝術家的連結,擴大環境行動的影響網絡。透過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僅激發更多創新的環保行動與教育靈感,也可做為未來「生命和平大學」的發展藍圖,累積課程設計的珍貴養分。她強調,唯有持續串聯社群力量,讓藝術、教育與行動彼此共振,才能真正喚起人們對地球的關懷,凝聚愛與和平的永續能量。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author avatar
想讓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