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台灣朝超高齡社會快速邁進,然而在熟齡視力照護上,卻仍有缺口。2025年彰化縣正式跨入「超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突破20%,然而,縣內26個鄉鎮竟有16個沒有眼科醫療院所,長輩與慢性病患者面臨就醫不便與延誤治療風險,恐加劇了延誤治療的風險。為彌平城鄉距離,中央積極推動「提升偏鄉區域資源整合照護試辦計劃」,而未來也將納入「健康台灣深耕計劃」延續推進,落實醫療平權。彰化秀傳醫院眼科團隊今年在副院長林浤裕帶領下,率先啟動「點睛計劃」,透過結合醫學中心專業與在地資源,把預防與篩檢前移到社區,推動在地化健康照護模式。

林浤裕副院長表示:「這些成果的關鍵在於秀傳眼科團隊擔任『穿線人』,搭建起跨單位合作的平台促進醫學中心、衛生所與糖尿病照護網的資源整合與技術協作,展現垂直整合與區域合作的能量,推動彰化逐步打造穩固的醫療守護網。」
點睛計劃深入偏鄉 在地化巡迴服務:成為第一道守門人
「點睛計劃」以在地化照護為核心,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眼科部部主任趙世鈞說明:「在地化照護為核心,醫院今年攜手各地衛生所,串聯在地網路與醫院的專科資源,建構更完善的眼科照護網絡。透過醫療專車深入秀水、永靖、竹塘、芬園等地,秀傳眼科醫師團隊定期進入社區,提供視網膜篩檢與眼科診療服務,並與當地衛生所建立轉介機制,協助居民及時銜接治療。」透過院所、衛生所、社區三方協作,提升醫療品質,推動社區健康識能。

林浤裕副院長強調,建立偏鄉醫療資源應該是變成一段可複製的流程,讓整個服務可以無限被複製。以秀傳醫院為例,秀傳與衛生所共同盤點社區需求,建立標準作業(SOP),從通知、場地動線、檢查、衛教到轉介,每一步都盡量縮短等待時間,確保民眾一次到位。
衛教進社區!阿姆斯勒方格自檢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眼科部葡萄膜炎科主任粘展瑋分享:「在偏鄉服務時發現,許多居民將視力模糊誤以為只是老花或疲勞,加上交通不便或對篩檢存有疑慮,往往忽略定期檢查。這些延誤,使得黃斑部病變等眼疾往往在中晚期才被發現。由於黃斑部病變初期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建議民眾定期至醫療院所篩檢,加上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進行自我檢測,單眼注視中心點,觀察線條是否變形、斷裂或出現黑影,若發現異狀應立即就醫,以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糖友是高風險族群 一年一次眼底檢查、控糖要到位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和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是威脅中老年視力的兩大類別。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曾士豪進一步指出:「根據統計,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尤其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盛行率偏高,已成為中老年人失明的主因之一,在台灣同樣不容忽視。糖尿病也是『健康台灣』所關注的重點慢性病之一,點睛計劃深入偏鄉,正是為了協助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強化視力的預防管理,透過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不僅能降低失明風險,也能降低醫療成本,同時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然而,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糖尿病患的眼底篩檢執行率僅約45% ,顯示篩檢缺口,讓許多高風險患者暴露於視力受損的危險之中。

糖尿病患者需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定期眼底檢查,並依照病變程度調整追蹤頻率;除了定期追蹤,保持血糖穩定更是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重要的措施。此外,50歲以上民眾每年應進行一次完整眼科檢查;有家族史、三高或長期用藥者,可與醫師討論更合適的追蹤頻率。
點睛計劃從彰化出發 落實「健康台灣」願景
「點睛計畫」是由羅氏大藥廠發起攜手各地衛生所以及醫療院所,共同推動的產、官、學三方深度合作視力照護計畫。計畫旨在建立一個高效、整合的視力共照網路,為在地居民提供全方位的視網膜篩檢與眼科診療服務。
「點睛計劃」自上路以來,每10位接受檢查的居民,就有1位能因此及早接受治療,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副院長林浤裕表示:「超高齡與資源缺口的雙重壓力下,秀傳眼科將秉持『城鄉差距不再是問題,好醫院就在你身邊』的信念,持續推動點睛計劃,真正落實健康台灣願景,縮短城鄉差距,共同邁向全民健康新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