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自然、安全與生態齊步走 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分署發表溪流友善治理成果

▲經部水利署二河分署發表「河諧共好.環境永續」成果,分署長楊人傑(左)頒獎公私協力單位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榮譽理事長劉月梅(右)。(圖/第二河川分署提供)

【報新聞/記者羅蔚舟報導】
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分署於今(12/22)日舉辦年終記者會,以「順應自然、安全與生態齊步走」與外界分享今年度二河分署執行溪流友善治理之成果。二河分署楊人傑分署長表示,位於苗栗縣頭屋鄉的沙河溪,自沙河橋改建工程於111年8月完工後的1年多來,發現河道持續面臨洪水沖刷、行水區面積減少及防汛缺口等問題,啟動改善計畫已成當務之急。

▲經部水利署二河分署發表「河諧共好.環境永續」成果,分署長楊人傑(左)頒獎公私協力單位竹塹社區大學林宗儒(右)。(圖/第二河川分署提供)

在生態方面,沙河溪又屬於一級保育類「飯島氏銀鮈」(以下稱小飯)的重要棲地。為了確保這些珍稀的溪流「原住民」們持續繁衍生息,二河分署在工程規劃中邀約諸多專家學者、非政府組織(NGO)及地方民眾等辦理了多場民眾參與,並與林業署新竹分署、水保署臺中分署持續參與公公協力平台進行交流分享,以研擬更完善的生態保育措施,保護小飯與其他生物在施工期間不受工程所影響,並以溪流友善治理為目標,維護沙河溪原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經部水利署二河分署發表「河諧共好.環境永續」成果,分署長楊人傑(左)頒獎公私協力單位:陽明交大土木系主任林子剛(右)。(圖/第二河川分署提供)

在工程治理方式上,二河分署採取了一系列的生態保育措施,包括設置警戒線保留濱溪植被及水域環境,在施作過程中機具皆採吊掛方式進入河道,減少河道擾動。防汛部分則採用太空包堆置方式進行防護,減少混凝土等傳統施工法施作,以維護小飯等其他野生動物棲息地。此外,本工程亦以緩坡覆土方式設置通道,確保水陸域棲地不受阻隔,提供野生動物利用通行。

▲經部水利署二河分署發表「河諧共好.環境永續」成果,分署長楊人傑(左6)和貴賓們合影。(圖/第二河川分署提供)

二河分署另委託生態專業團隊於該案施工前、中、後皆進行生態調查和棲地監測工作。調查結果發現,即便工程改善後立即遭受颱風、強降雨等劇烈天氣襲擊,導致水體混濁、河道水位與流速急遽上升等環境條件下,小飯仍存在於此處,甚至於單次調查中發現達百餘隻次的小飯族群,顯示透過友善溪流的治理方式,發現雖濱溪帶短暫失去但可短期恢復,尤其持續追蹤及紀錄成果得知,生物數量增多,對環境增益。

二河分署楊人傑分署長表示,此案例之執行模式有助於未來推動後龍溪大湖二號堤防工程於公公、公私協力下依照生態檢核成果,因地制宜營造河道生態庇護所或跳島施工,應可減少對環境衝擊。除了友善溪流治理的實踐,二河分署也積極推動辦理生態保育教育工作,藉由公民參與工作坊或地方說明會,將後龍溪珍貴稀有的國寶魚「飯島氏銀鮈」介紹給地方,使溪流生態保育觀念向下紮根,讓民眾了解並認同二河分署在友善溪流治理及生態保育上的努力,營造河防安全及生態保育兼顧之優質水環境。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報新聞原始網址:順應自然、安全與生態齊步走 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分署發表溪流友善治理成果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