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為了慶祝台南建城400年,耗費鉅資集結國內眾多戲曲大咖演出歌仔音樂劇《1624》,8600萬2天就燒完,此前立委高金素梅就當著文化部長史哲的面狂批完全沒有原住民觀點或台灣主體意識,「沒有海洋史觀只有歐洲國家的強盜史觀」;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天(31日)也指出《1624》內容爭議多,花費更有層層「貓膩」。
一筆黑預算且限制性招標
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表示,《1624》總共耗資超過8600萬,兩天就燒完,相當驚人。這種由中央政府出面打理的藝文盛事,尤其以天價計的開銷,理應經過詳細的規劃與嚴謹的預算編列、審查。但他翻遍文化部及傳藝中心的預算書,卻找不到這筆預算科目,極度懷疑是臨時動支預備金或各單位湊出來,沒有按規定編列,更沒經過國會審查。假如政府的開銷都可以這麼做,那還需要預算審查嗎?要怎麼為人民血汗錢把關?
陳學聖指出,更可議的,本案是採用限制性招標,由高雄愛樂文化基金會執行。文化部的理由是因為「經評估國內具相關執行能力的單位並進行意願探詢後,國家兩廳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意願不高,財團法人高雄巿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有承作意願。」陳學聖認為,這理由相當奇怪,這麽龐大預算演出,怎麼兩個文化部下屬、有實力的公家單位竟敢對長官表示「興趣缺缺」,然後就直接跳到私人單位了呢?若真屬實,衛武營、兩廳院總監完全沒有承擔能力,乾脆下台好了!
陳學聖說,雖然高雄愛樂辦過《見城》、《船愛》的演出,班底、模式與《1624》類似,但學界、藝文界早就傳出諸多差評。攤開費用支出項目,明明很多業務可以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卻採限制性招標,文化部長史哲在立院答詢時還強辯,限制性招標並非不公開,未免強詞奪理。
陳學聖指出,《1624》的預算編列未經過正式程序,又採用限制性招標,規避監督的意圖太明顯。假如每個部門都這樣玩,那要找自己人,拿公帑為所欲為,也未免太容易了。
陳學聖更為辛苦演出的表演者叫屈,因為他們是全劇的核心,但酬勞加起來竟連700萬都不到,占不到總經費的十分之一,被嚴重忽視。兩天燒光8000多萬,只為服務意識型態,淪為政治正確的大拜拜宣傳戲,而許多優秀演員竟成了跑龍套角色。反觀負責執行的高雄愛樂文化基金會及夢中人文創公司,卻各自領了超過3000萬打理周邊事務,真的很離譜。
「慶祝」被殖民史觀錯亂
陳學聖痛批,1624年的「慶祝」,就有史觀錯亂的問題。該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南建城,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被殖民統治,被殖民者竟然耗費大量公帑大肆慶祝,真不知台灣的「主體性」何在?以此類推,明年2025年,是不是也要編大量預算「慶祝」被日本殖民統治130週年?他想問文化部長,全世界有哪個國家會「慶祝」被殖民統治?
陳學聖指出,《1624》戲裡日本與荷蘭衝突的「濱田彌兵衛」事件當中,牽涉到16名新港人。他們提供台灣的資訊給日本,因而被學者質疑為「史上第一樁賣台事件」,但劇中卻強調這是台灣首次登上國際舞台。這個「首次現身國際舞台」的背後,是台灣任列強宰割的事實,值得「引以為榮」嗎?
台灣郵報原始網址:天價歌仔音樂劇 《1624》2天燒8600萬惹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