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邦崴1700歲過渡型茶王樹2013年青餅新發現


文/攝影:吳德亮

赴桃園探望返台休養的普洱台商黃君,茶過三巡後,他忽然翻箱倒櫃取出幾餅普洱圓茶遞給我,外包茶票紙上卻未印製任何商標或字樣。看我一臉狐疑,他語帶神秘的表示「勾起你的回憶」,接著掀開謎底:原來是2013年深秋,我與他共同前往普洱市瀾滄縣富東鄉邦崴村,採訪1700歲的過渡型茶王樹,由當地拉祜族友人採摘並當場靜置、殺青,並在我搭機返台的次日,由黃君將粗製完成的曬青毛茶帶回省城緊壓成餅,由於數量不多,因此僅覆以空白茶票紙珍藏至今,匆匆已過11年悠悠歲月,讓我又驚又喜。

有人說「沒喝過過渡型古樹茶,別說你懂普洱茶」:話說普洱茶的原料可大別為野生喬木古茶樹、矮化型喬木茶園,以及現代人工栽培的灌木茶園三種。其中野生喬木茶樹只是一般統稱,嚴格說來又可分為野生型、過渡型與栽培型三大類,代表茶樹從原始森林進化至人類廣為種植利用的三個階段。


簡單的說,野生型即自然孕育而來的茶樹,以鎮沅縣九甲鄉千家寨發現的一株2700歲的茶王樹為代表。而野生型茶樹自然落下種籽後在周遭長出茶樹,經由先人發現後加以利用,即為過渡型茶樹,儘管未曾管理,卻可說是人類最早飲用的茶種了。至於人類自行取回茶籽有計畫種植管理並善加利用的則為栽培型,目前市面可見的古樹普洱茶多屬之。而1991年在邦崴發現的1700歲過渡型古茶樹王,還在1997年風光登上中國郵票,可說是三大古茶樹王之中,名氣最為響亮的王者之樹了。


不過要拜訪茶王樹可不容易,比台灣面積還大的普洱市,大清早從省城昆明出發,經高速公路轉一般道路,入夜才能抵達瀾滄縣城。翌日再起個大早,沿著不太寬廣的縣道蜿蜒而上,中途還遇上每週一次的少數民族趕集而耽擱,折騰約莫四、五個鐘頭,總算抵達邦崴,還得徒步穿越寨子,爬上一段陡峭山路才能瞻仰「龍顏」。


過渡型茶王樹從1700年前的原始森林起飛,穿過重重的風雨,吸收無盡的日月精華,才能生氣昂然地佇立在眼前吧?當時的我深受感動,今日再度與它孕育的茶餅重逢,內心更可用澎湃興奮來形容了。
為表虔敬,我特別取來陳念舟大師鍛造的單柄銀壺,以沸水注入沖泡,瞬間釋放強烈的山頭氣,比起一般常見的栽培型多了幾分霸氣跟些微野性。儘管僅陳放11年,金晃晃泛紅透亮的茶湯已在杯緣泛起油亮的湯暈,入口後但覺水細綿長,輕柔中透出無比醇厚甘洌的蘭花香,味釅且生津,茶韻更在喉間不斷升起飽滿的快意。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報新聞原始網址:普洱邦崴1700歲過渡型茶王樹2013年青餅新發現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