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的跨宗派佛法「空性與現代性:從南傳、漢傳、藏傳三大系統,暢談古老佛法智慧傳承對於現代社會的啟發與反思」座談會圓滿落幕。
由於講題充滿思辨魅力,與談嘉賓又都具備深厚佛學素養與實修經驗,因而吸引大量聽眾報名。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含括學生、學者、社會各領域人士,在開示與問答之中,共同創造出精彩的對話。
本次座談會由成大中文系嚴瑋泓教授主持,嚴教授專長佛教思想、佛教倫理學,對於中觀思想並有深入研究。與談嘉賓天崧法師為印度臘克腦大學博士,本身精通馬來文、印度文、英文、中文、泰文,目前擔任高雄慈恩法脈金山寺監院、馬來西亞慈修精舍住持,同時也是印度慈恩學校創始人暨主席。
另一位與談人澤仁扎西堪布,24歲即獲三藏教授師佛學博士堪布學位,後受達賴喇嘛指示至台灣學習中文,囑咐將藏傳佛法廣弘於華人世界。澤仁扎西堪布現任澳大利亞慧輪佛學會指導上師、榮松佛教頻道創辦人,除長年於全球各地弘法,也將《六祖壇經》、《道德經》《達摩破相論》、《血脈論》、《悟性論》、《四行觀》、永嘉大師《證道歌》等中文著作翻譯成藏文。
座談會開始,主持人首先簡述兩位與談人背景,並致歡迎與感謝之意。緊接著澤仁堪布首先發言,談到本次座談會主題的意義與重要性,「空性」雖然是佛法古老深邃的概念,但絕對不是只有適用於佛教徒或佛教學者,而是與我們的生命生活息息相關。「暢談」更是現代佛教交流的重要基礎,不再是單向的說明,而是以一種輕鬆、開放式的樣貌,讓南傳、漢傳、藏傳更加深入交流,共同運用佛法回應現代心靈的焦慮與不安。
天崧法師發言前,先請與會大眾沉澱心靈、閉上雙眼,法師首先用其渾厚悠揚的嗓音誦讀一段巴利文經典,內容為三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誦念。全場聽眾莫不感受到古老的巴利文音調帶來的寧靜與莊嚴,一切煩惱彷彿都被遮擋於會場之外。天崧法師隨後談起自己學佛的心路歷程,現代人痛苦的來源,以及佛法如何看待苦與超越苦的方式,讓與會者理解佛法不是遙不可及的事物,而我們在學佛之路上,開始的不解與跌跌撞撞也都是正常的情形。
最後問答階段,與會者踴躍提出各種問題,主持人與與談人也都以深入淺出的解說,具體回應佛法觀點與實踐次第。有聽眾首先舉手,表示今天這場座談帶來的震撼與感動,除了法師、堪布的重要開示,她也看到會場竟有這麼多年輕學生,且每個人都全程專注聆聽,完全沒有一個人在使用手機,可見同學們對於自己生命議題的關注,也看到了佛教的未來。
有聽眾提問時主張「我們不應該介入別人的因果」。堪布當場否定這樣的論點,指出這是民間信仰的思維,佛教沒有不能介入別人因果的說法。堪布運用藏傳佛教善於思辨的特質反問道:「妳能不能舉一個具體的例子,說明『不介入別人因果』的定義」。聽眾答:「例如餵養流浪貓狗。」堪布回答,如何具足慈悲智慧,找到兼顧環境衛生與餵養流浪貓狗,不至造成自己與社會的問題,這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是如果餵養流浪貓狗叫做「介入別人的因果」,堪布再次反問:「那妳有小孩嗎?」聽眾:「有。」堪布:「如果他有困難妳會幫助他嗎?」答:「會。」堪布道:「可是你的小孩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樣妳不也是介入了他的因果。」通過精彩的引導,讓提問者自己找到問題的解答。
現場也有學生提問道,要如何讓自己常常保持在慈悲、善良、有智慧的狀態?天崧法師回答道,首先要修習自己的福報,沒有福報的人,因為物質的短缺,要保持慈悲善良真的會很不容易。這要從五戒開始做起,例如我們要學會多布施,無論金錢或義工,只要我們多奉獻自己、利益他人,福報自然增長。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更容易保持自己的慈悲心。天崧法師看似簡單的回答,對於現代人卻是一個具體又務實的建議。
處在人際關係緊密互動,卻又時常緊張對立的現代社會,保持慈悲與善良最好的潤滑劑就是福報。只要我們身邊多是慈悲善良的人,我們的生活也保持在一定品質,自己就能更有信心,相互提攜提醒,彼此扶持地走下去,不會因為環境的誘惑或壓迫,最後放棄自己純真的本性。
問答精彩紛呈,法師及堪布對於成大學生的素質讚賞不已,也嘉勉同學持續保持生命各種開放性,藉此展現自性本有的慈悲與智慧,這就是空性。
民生電子報原始網址:成大中文系「空性與現代性」座談 老中青三代對談古老佛法與現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