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微短劇經濟學:手機裡的辣條滋味

大陸自去年起被形容為「井噴式爆發」的互聯網豎屏微短劇,今年持續狂飆突進,全年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2245億元,至2027年或將達千億元大關。不過,微短劇誇張、無稽的劇情,粗劣浮誇的表演,始終備受大眾詬病,陸媒訪問第一線從業者,說這種流水線式的短劇,就像吃辣條。

上觀新聞報導,短視頻導演熊濤正在橫店華夏文化園拍新短劇:這是一部「女頻、古裝、虐戀,同時又帶點禁忌之愛元素」的短劇,人們已記不得片名,以羅列關鍵詞描述它,它有望1周後殺青、1個月後上線,上線後2、3天是「爆款」或「撲街」很快會得出結論。

目前,橫店每日開機的短劇劇組數量大概是幾十個,今年上半年大陸的短劇產量就已超萬部,一部短劇的成本愈來愈高;橫店一家短劇承製方、2022年成立的「東陽德玉影視文化」負責人屠光浩表示,最早豎屏短劇在橫店發端之初,5、6萬元就能拍出一部劇,但熊濤的新戲預算在60萬元左右。屠光浩認為,4、50萬元是短劇行業內相對合理的成本區間。

橫店的一處短劇片場,化妝師正在為女演員上妝。圖/取自上觀新聞

提高的成本讓演員、服裝化妝道具、打光、布景都提升,更有「影感」,刷手機的人看起來也覺得畫面質感更接近傳統影視劇,但劇情仍然「瘋癲」。

製片人阿德把短劇比作「辣條」,不健康、沒營養,但會把辣條往嘴裡塞,因為就是想要「入口時那一瞬間的刺激與爽感。」

目前,除了橫店這個老牌影視重鎮,長三角更多城市開始切入短劇賽道。同時,上海車墩影視基地、寧波象山影視城、無錫影視城、江蘇西太湖影視基地等「老牌」,今年開始承接短劇拍攝。去年11月,杭州市臨平區舉辦首屆「微短劇大會」,啟用微短劇攝制基地「臨影廠」,一年多來接待微短劇劇組360多個。

微短劇是否走紅,關鍵是「平台」,屠光浩稱,目前公司出品的短劇絕大部分是平台定製劇,就是短劇平台發來的訂單,短劇上線後,平台的「投流」操作,才是決定一部短劇是否走紅的決定性因素。以大數據分析,平台公司能在第一波投流後迅速得到反饋,從而決定追加或是終止投放。

熊濤提到,短劇行業的平台中心制導致同質化,因為平台更青睞那些被反復驗證過的題材,創新可能徒增風險。因此,異軍突起的「老年霸總劇」便是典型,「霸總甜寵」精準直擊中老年收視群體而大獲成功。

梅花新聞網

台灣郵報原始網址:大陸微短劇經濟學:手機裡的辣條滋味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