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

【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的「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計畫〈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將於5月20日至11月26日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於(十八)日開幕式。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此次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可說是「最臺灣的一次建築雙年展」,對應未來實驗室主題,臺灣館淋漓盡致的展現臺灣特殊的「地景」風貌,以及堅韌的臺灣人適應地景的「改裝」性格。

王時思指出,臺灣擁有超過260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從海岸線到最高峰玉山的100多公里間,可以察覺到地球規模1萬公里範圍內會出現的14種氣候條件,策展團隊以「剖面」視角,呈現出外海的蚵棚、平原的溫室、高山的茶園,共展出30餘件臺灣農業地景模型,除了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也指出臺灣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式。

王時思特別感謝策展團隊東海大學,此次動員包含國立成功大學、逢甲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等建築等共5院系師生聯合參展,參展人數創歷屆之最。尤其在疫後臺灣能見度最高的此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重新回到世界級的藝術舞台,不僅讓世界看見臺灣建築師的才華,更展現臺灣豐沛的文化能量。

駐義大利代表處大使蔡允中表示,臺義兩國長期在政治、經貿投資、教育文化及科技合作等面向關係十分緊密,未來將與文化部、文化內容策進院、國立臺灣美術館等單位協力,以威尼斯為據點,推展雙邊文化交流工作,逐步深化臺義文化交流與合作關係。

國立臺灣美術館長廖仁義表示,威尼斯與臺灣皆四面環海,相近的自然條件有如一個家族,有著相同的民族性格與藝術才華,期盼臺灣與義大利在藝術與文化領域上能夠一起攜手努力。

策展人曾瑋表示,臺灣擁有全世界相對複雜的生態系與氣候帶,因此此次策展將視角轉向在農村裡最真實的自然環境關係。透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分析、歸納出六個關鍵字詞,協調者(Negotiator) 、義肢(Prothesis)、濾器(Filter)、內在性(Domesticity)、二元性(Duality)及中介(Intermediary),並以此在「教學聯盟」中做為新的教學方法,希望賦予臺灣既有農村的智慧新的論述並帶到國際與世界分享。

台灣郵報原始網址: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

相關新聞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