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新聞/編輯部
根據打詐儀錶板統計顯示,近期【假買家真詐騙】的詐騙案件有增多上升趨勢。詐騙集團會偽裝成有誠意的買家,實際目的是騙取個人資料或金錢。常見手法包括:要求提供個資(如身分證、銀行帳號)、傳送假付款連結、出示偽造匯款截圖要求出貨,甚至聲稱轉錯帳要退款。這類詐騙手法常出現在「二手拍賣平台」、「社群交易社團」或「非官方購物網站」上。防範之道包括:不點擊不明連結、不提供個人資料、確認實際入帳再出貨,並優先使用有交易保障的平台。遇到可疑行為時,應保持警覺並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證。
民眾李小姐經常在臉書的二手社團販售商品。某天,一位名為「Chen Qingqing」的買家聯繫了李小姐,表示對李小姐正在出售的二手嬰兒車非常感興趣,並希望使用 7-11 賣貨便完成交易。李小姐便創建賣場並將網址提供給對方。過了一段時間,對方回覆說在付款時遇到問題,而問題來源是李小姐的 7-11 賣貨便帳戶。之後對方隨即發給李小姐一個所謂的「7-11 賣貨便客服」連結,叫李小姐聯繫客服來解決問題。李小姐因為想趕快賣出商品便點擊了這個連結並主動聯繫了「7-11 賣貨便客服」。 「7-11 賣貨便客服」聲稱李小姐的賣場因為缺乏金流認證,無法完成交易。因此,需要李小姐提供銀行帳戶資訊來驗證。由於對方的態度看似專業,並以流程指導李小姐操作,李小姐完全沒有起疑心,按照要求一步步輸入了銀行帳號、密碼以及其他驗證資訊。整個過程中,客服不斷強調這只是在驗證,不是真的交易。但就在操作不久後,李小姐發現銀行帳戶短少了 114,396 元才驚覺自己遇到了詐騙,於是立即撥打 165 反詐騙專線求助,並到警察局報案,希望能挽回部分損失。

分局長林明波提醒,辨識「假買家真詐騙」的重點在於觀察對方的言行是否有可疑之處,以下是幾個常見的辨識方式:(一)急於成交、不斷催促:一上來就說要立刻下單、馬上匯款,製造緊張氣氛讓你無暇思考。(二)提出不合理要求:要求提供個資(如銀行帳號、身分證)、要求你到ATM操作、或聲稱需要「確認帳戶」才能收款。(三)傳送不明連結或檔案:提供所謂「付款截圖」或「轉帳連結」,要求你點進去查詢,實為釣魚網站或惡意程式。(四)聲稱轉錯帳要求退款:假裝已轉帳給你,但實際未入帳,要求你將「多出的金額」退還,實際是想讓你白白匯錢出去。(五)無法說明商品細節:假買家通常對商品本身不關心,問題多集中在付款、帳戶等環節。再次向聽眾朋友呼籲不點陌生連結、不提供個資、確認匯款入帳再出貨、使用安全平台交易,遇到可疑對話或操作,可以打反詐騙專線165或報案電話查詢。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